記者8月14日從重慶市北碚區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重慶市北碚區城鄉建設委員會在關于區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第70號提案的復函中提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停車難”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停車難題,國家制定了配建為主、以公共停車場為輔、以占道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位建設思路;市委、市政府將公共停車場建設作為民生實事工程,納入對各區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市政府和市城鄉建委先后出臺了《關于鼓勵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的指導意見》(渝府辦發﹝2014﹞45號、《主城區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市級財政資金“以獎代補”暫行管理辦法》(渝建﹝2015﹞373號)、《關于加強主城區公共停車場建設管理的通知》(渝府辦發﹝2017﹞14號)等文件,對公共停車場建設進行資金和政策支持。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停車難”問題,安排各部門按各自職責多方努力緩解停車矛盾。
2016年11月,經普查,全區當時有停車位共計84010個,其中配建車庫車位79434個,根據規劃分局提供資料,2017年,配建停車位增加10707個(不含水土、復興),增加至90141個。根據交警部門提供資料,截止2016年底,北碚區汽車保有量(不包括摩托車和拖掛車)約為8.1萬輛,截止2018年2月,汽車保有量增長為11.7萬輛,年均增速近20%。
綜上,老城區停車位嚴重不足,汽車保有量增長太快,是造成北碚區“停車難”問題的主要原因,同時,部分停車庫(場)收費不合理、車輛亂停亂放也加劇了停車的難度。由此,區規劃分局、區城鄉建委、區城管局聯合園區管委會、街道,分別從規、建、管三個方面著手緩解停車矛盾。
一、規劃方面。一是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市政府出臺了新的《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該規定已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實施。新規定對住宅、公建等主要民用建筑的停車配建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住宅的配建標準,原標準分為4類,分別為:中高檔住宅(建筑面積>100m2),配建標準為1.0車位/100m2,普通住宅(建筑面積≦100m2),配建標準為0.8車位/100m2,公共租賃房、安置房配建標準為0.34車位/100m2,廉租房配建標準為0.2車位/100m2;新規定也分4類,分別為:一類住宅(建筑面積>200m2),配建標準為2.5車位/戶,二類住宅(100m2≦建筑面積≦200m2),配建標準為1.5車位/戶,三類住宅(建筑面積<100m2),配建標準為1車位/戶,保障性住房配建標準為0.8車位/戶,配建標準均有大幅度提高。二是區規劃分局委托專業單位編制了《北碚組團停車專項規劃》,該規劃在北碚組團(含城南、城北、老城、龍鳳和歇馬)共布局公共停車場22處, 優化原規劃的公共停車場9處,新增公共停車場13處,其中機械式立體停車樓3處,自行式立體停車樓7處,平面停車場2處,地下停車場10處,共8780個泊位,這些停車場遠期均按立體停車場控制,在集約用地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障停車們供給。另規劃路內停車共58位,泊位共2540個,比現狀增加約1090泊位。
二、建設方面。區委、區政府將公共停車場建設納入“五個一批”重點項目推進;制定并印發了區級年度公共停車場建設計劃,明確責任分工和目標任務,根據分工,北碚區城鄉建設委員會牽頭負責公共停車場建設,具體負責公共停車場建設年度計劃的制定、建設進度的督促,區民防辦、各園區管委會分別負責所轄公共停車場建設工作。2017-2018年,北碚區計劃建設大科園、老干局、濱江路、蔡家中央森林公園等12個公共停車場(樓)。目前已建成縉水樓臺和縉云小學旁等2個停車場,濱江路、蔡家中央森林公園和大科園等3個停車場在建,梅花山變電站、城南中醫院、御藍灣、狀元府第、狀元小學等5個停車場已完成施工招標,老干局停車樓正在開展房屋征拆工作,金剛碑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
大科園、老干局兩個停車樓是先行試點建設的全自動機械停車樓,大科園停車樓位于城南審批大樓東南側,萬達廣場西側,老干局停車樓位于北碚老城區,緊鄰軌道6號線北碚站出口,與老城步行街、重百商場僅幾十米之隔,采用特許經營方式進行建設和運營。為推進兩個停車樓建設,2017年,區政府授權新城管委會負責兩個兩個停車樓特許經營項目有關實施工作。經過公開招標,確定中安安產智能停車服務有限公司為特許經營單位,并簽訂了特許經營協議。
三、管理方面。區城市管理局在職能范圍內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一是在城區符合條件的道路上施劃臨時停車位,先后施劃了3000余個,后根據實際取締了部分,現存1398個路內停車位,主要分布在老城區;二是嚴格收費標準,提高臨停車輛流轉率。嚴格執行了渝價﹝2014﹞175號精神,停車時間越長,收費越高;三是進行了智慧停車探索,在汲取兄弟區縣經驗基礎上,對兩個停車場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對路內智慧停車系統進行了試點,目前全區各停車場均設置了導航誘導系統并與百度、高德等導航系統連接,方便車輛就近尋找停車位;四是本著“人車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則,利用物理隔離設施、加大執法力度和施劃摩托車停放點等措施,加強了人行道上亂停車的管理,切實做好還道于民的工作。為解決因貨車通行帶來的交通擁堵問題,區政府發布《關于對城區載貨汽車實施通行證管理的通告》(北碚府發﹝2018﹞2號)并從2月1日開始實施。
解決“停車難”問題是個系統任務,除了近期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外,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中期規劃完善路網、遠期完善功能和人口布局的解決思路,特別針對老城區,通過在城市新區建設分院、分校,疏解老城區(天生市場、朝陽市場)的批發功能,采用市場手段,促進產業升級,引導碚峽路建材市場逐步有序轉移,以減輕老城區行車、停車壓力。
針對北碚區背街小巷停車難問題,區城管局從2016年開始,對全區煤安廠社區、新房子社區、解放路社區、龍鳳社區等二十余個老舊社區進行了環境改造,通過拓寬道路、硬化空地、縮減綠地等手段,零星為社區增加露天停車位達300個以上,緩解了部分區域的停車難問題。
下一步,北碚區城鄉建設委員會將與其它區級部門一道,共同致力于推進公共停車場(樓)建設,力爭早日解決北碚區停車難題。
來源:中國停車網